爱国史迹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的爱国基督徒不顾生命安危,走在抗日救亡的最前线,其中以“沈阳九君子”刘仲明、张查理、毕天民、李宝实、于光元、张韵泠、巩天民、邵信普、刘仲宜为代表。他们是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爱国小组成员,是基督徒医学家、银行家、教育家。他们以“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精神,甘愿舍己牺牲,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一、奉天基督教青年会爱国小组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成立...
佟麟阁,原名淩阁,字捷三,于1892年出生在河北高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7岁时,拜舅父胡老先生为师,从小博闻强记,不仅熟读经史,也练就了一手精湛的字艺。16岁时,凭借出色的才华考入高阳县衙门,担任缮写员一职。 1912年,北洋备补军左路前营管带冯玉祥在河北景县招募新兵,年仅二十岁的佟麟阁怀揣着满腔热血,投身军旅,开启了他的军事生...
在抗日战争中,有许多基督徒表现出坚定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上帝、爱国家、爱人民”的高度统一。许多教堂牧师也积极参与难民救护,供应饮食、医药,保护抗日人士,义不容辞,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等多方面工作。本文简述部分中国牧师的抗日义举,以鼓励今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爱国精神,捍卫和平谋发展求强盛。 1、徐棠清(1906—1995)牧师 曾任哈尔滨松...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基督徒与全国人民一道,怀着拳拳爱国之心,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现选取一些抗战时期中国基督徒就基督徒是否要参加抗战、以什么方式参加抗战进行的神学思考,以展现中国基督徒在国家危难之际对信仰与现实的思考和行动。吴耀宗 “九一八”事变后,吴耀宗最初持唯爱主义立场,然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面对国家的危难、日本的暴行,吴耀宗在思想上经历了从淳朴...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华儿女的共识,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中国基督教界顺应时代潮流,与全国人民一道共赴国难,组织多种形式的抗战救亡运动,积极从事难民救济活动,体现了中国基督徒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人道主义关怀。与此同时,中国基督教界联合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以国际主义抵抗帝国主义。中国基督教界在全面抗战时期的活动与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一、爱国主义与教会的抗日救亡运动全面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