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抗日战争中,有许多基督徒表现出坚定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爱上帝、爱国家、爱人民”的高度统一。许多教堂牧师也积极参与难民救护,供应饮食、医药,保护抗日人士,义不容辞,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等多方面工作。本文简述部分中国牧师的抗日义举,以鼓励今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爱国精神,捍卫和平谋发展求强盛。
1、徐棠清(1906—1995)牧师
曾任哈尔滨松江基督教区会会长、吉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利用教会学校掩护中共地下党领导干部(如原哈尔滨地委书记高德义);因从事抗日活动遭日本军警追捕;代理北满区会会长期间继续抗日;为给中共地下党筹措粮食,甚至不幸失去了自己年幼的女儿。
2、董健吾牧师
曾任上海圣彼得堂牧师、中共地下党员(被誉为"红色牧师")。创办大同幼稚园收养革命烈士和领导人子女(包括毛岸英、毛岸青兄弟);曾受宋庆龄委托,秘密送信至陕北瓦窑堡;通过张学良帮助,最终护送毛岸英、毛岸青赴苏联学习。
3、张海松牧师
汉口圣保罗堂会长、中国基督教全国联合会书记(武汉沦陷后入川)。抗战初期在汉口参与组织中国基督教全国联合会;在重庆期间,曾募集医药用品支援八路军,并因此得到周恩来的感谢和表彰。
4、毛吟槎(1891—1991)牧师
是我国近代教会爱国人士的杰出代表。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投身救亡图存的伟大事业。1936年,他与冯玉祥将军共同发起成立“抗日战争基督徒全国联合会”,并担任副总干事;其后主持昆明分会工作,创办“难童院”,收养战争孤儿;辗转到达重庆后,他修复社交会堂,先后创办启明小学、敬善中学,并积极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民族未来的希望倾注心力。1963年,毛吟槎当选为常州市基督教首届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1980年再次当选为常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1991年,毛吟槎在常州去世。毛牧师获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
5、祁国栋牧师
曾掩护多名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转移,并保护300多名妇女免遭日军侮辱。他曾主持北京海淀第一所私立小学培元小学(教会小学,在福音堂内。1915年清华大学、燕京大学部分师生捐资建起一座福音堂),九一八事变发生,全校师生愤怒声讨日军罪行,在日常生活中和课堂教学中学校都灌输爱国主义思想:教师不讲日伪课本,自编教材,教唱爱国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等,讲述29军英勇抗战,打击日寇的英雄事迹。1937年“七七”事变,学校利用教室和礼堂收容了上千名难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7月23日,日本特务机关将校长祁国栋和其子祁宝光、女儿祁玉珍及燕京大学师生共33人拘捕。被保释后,祁国栋通过教会募捐义演筹资建起了海淀第一所私立中学,叫培元学校中学部。他任校长。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培元师生走上街头迎接解放军进城。10月1日,培元师生徒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1950年10月,培元同学积极报名入伍,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1952年,以培元中学部和蓝靛厂中学班为基础的海淀第一所公立学校在万泉庄梁家花园旧址上宣告成立,取名为“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6、生熙安牧师
名永泰,字熙安,山东平度人,1887年生。1921年,生熙安携妻子儿女到宿县(今宿州)教会担任传道。1923年,按立为牧师。生牧师同时也是宿县民爱医院院长。抗战期间生熙安牧师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以牧师、医院院长的身份救治、藏护、保释抗日将士,经他帮助转移至自由区者近百人。他牵头成立的国际难民所,使成千上万人得以避难,至今宿州一些老者每每念及都对教会心存感激。
参加抗战的中国籍牧师们将信仰与爱国情怀相结合,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他们的爱国事迹是抗战历史中值得铭记的一部分。在那硝烟弥漫的岁月里,他们面对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反动的生死较量,与中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奋起反抗,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这些牧师的名字或许被岁月模糊,但他们的功绩却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廊中。他们的故事也提醒我们,爱国有多样的形式,无论何种岗位,何种信仰,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贡献一份力量。铭记历史,激励奋斗。今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更加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祝愿山河无恙,祖国繁荣昌盛!
原创 利未 来源 利未文坊